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 一请联系 微--xhmcz122 Q-210969415
姓 名:
院校学号: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 业:
实验一:混凝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配合比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设计强度等级
(2)设计砼坍落度
2.原材料
(1)水泥:种类 强度等级
(2)砂子:种类 细度模数
(3)石子:种类 粒 级
(4)水:
3.配合比:(kg/m3)
材料 |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 水灰比 | 砂率 |
1m3用量(kg) | 475 | 600 | 1125 | 200 | 0.42 | 35% |
称量精度 | ±0.5% | ±1% | ±1% | ±0.5% | -- | -- |
15L用量(kg) | 7.125 | 9.0 | 16.875 | 3 | 0.42 | 35% |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和评价
1、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工作性参数 | 测试结果 |
坍落度,mm | |
粘聚性 | |
保水性 |
第2部分: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
1、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数据及结果
试件编号 | 1# | 2# | 3# |
破坏荷载F,kN | |||
抗压强度,MPa 其中(,A=22500mm2) | |||
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2)钢筋强度等级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荷载 | 百分表读数 | 挠度/mm | |||
左支座(f1/mm) | 右支座(f2/mm) | 跨中(f3/mm) | |||
0 | 0 kN | 0.96 | 4.99 | 5.14 | 0 |
1 | 10 kN | ||||
2 | 20 kN | ||||
3 | 30 kN | ||||
4 | 40 Kn | ||||
5 | 50 kN | ||||
6 | 60 kN | ||||
7 | 70 kN | ||||
8 | 80 kN | ||||
9 | 90 kN | ||||
10 | 100 kN | ||||
起裂荷载(kN) | |||||
破坏荷载(kN) |
注:起裂荷载为裂缝开始出现裂缝时所加荷载的数值。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荷载 | 应变值 | ||||
测点4读数 | 测点5读数 | 测点6读数 | 测点7读数 | ||
1 | 10 kN | ||||
2 | 20 kN | ||||
3 | 30 kN | ||||
4 | 40 kN | ||||
5 | 50 kN | ||||
6 | 60 kN | ||||
7 | 70 kN | ||||
8 | 80 kN | ||||
9 | 90 kN | ||||
10 | 100 kN |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得到该梁正截面能承受最大荷载为90.2kN,与实验实测值相比相差多少?
实验三:静定桁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数据记录:
桁架数据表格
外径(mm) | 内径(mm) | 截面积(mm) | 杆长度(mm) | 线密度 (kg/m) | 弹性模量(Mpa) |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N) | 上弦杆 | 腹杆 | 下弦杆 | |||||||||
1点 | 2点 | 均值 | 力 | 1点 | 2点 | 均值 | 力 | 1点 | 2点 | 均值 | 力 | |
第2部分:记录试验微应变值和下弦杆百分表的读数,并完成表格
荷载 (N) | 挠度测量 | 下弦杆 | ||||
表① | 表② | 表③ | 表④ | ② | ③ | |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 将第一部分中内力结果与桁架理论值对比,分析其误差产生的原因?
2. 通过试验总结出桁架上、下弦杆与腹杆受力特点,若将实验桁架腹杆反向布置,对比一下两者优劣。
实验四: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信息:
1、设备和仪器
名称 | 型号和规格 | 用途 |
拾振器 | DH105 | |
动态测试系统 | DH5922 | |
2、简支梁的基本数据
截面高度 (mm) | 截面宽度 (mm) | 长度 (mm) | 跨度 (mm) | 弹性模量 (GPa) | 重量 (kg) | 自振频率理论值 (Hz) |
三、实验内容:
根据相邻n个周期的波峰和时间信息,并根据公式计算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
第i个 波形 | 波峰 | 时间 | 1.5615 | 2.9255 | 1.5745 | 9.358 | 2.568 | 1.5615 |
幅值 | 500.73 | 518.79 | 490.20 | 424.32 | 436.28 | 500.73 | ||
第i+n个波形 | 波峰 | 时间 | 1.7505 | 3.1405 | 1.762 | 9.5445 | 2.781 | 1.7505 |
幅值 | 341.18 | 370.39 | 334.59 | 297.06 | 293.01 | 341.18 | ||
间隔n | 7 | 8 | 7 | 7 | 8 | 7 | ||
周期 / s | 0.027 | 0.02688 | 0.0268 | 0.0266 | 0.02662 | 0.027 | ||
频率/ Hz | ||||||||
阻尼比ζ |
根据公式:(1)、(2)计算上述表格中的频率和阻尼比,填写到上表中。为第i个波形的波峰幅值,为第i+n个波形的波峰幅值。
四、问题讨论:
1. 在实验中拾振器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2. 什么是自由振动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