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考核 论文 答案 一请联系 微--xhmcz122 Q-210969415
北京中医药大学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
A.是否承认人们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5.辩证法回答的问题是( )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6.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
A.规律的客观性
B.世界的可知性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C.社会实践和社会理论的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8.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有( )①把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认为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④认为世界是不可知 ⑤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
D.④⑤
9.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人本主义 ④科学主义 ⑤非理性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1.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3.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14.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17.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20.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21.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22.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2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4.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5.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7.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30.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31.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3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34.在可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 )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必然性
35.“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说法是( )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唯物辩证法
36.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改变的
C.可以任人创造的
D.完全与人无关的
3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规律
A.质量互变
B.对立统一
C.世界普遍联系
D.否定之否定
38.新事物是指( )的事物
A.刚刚诞生的事物
B.形式上的新发展
C.比较弱小
D.符合发展规律
39.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观点
A.唯物论
B.唯心论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4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41.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达尔文
42.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 )
A.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
B.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C.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干
D.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4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4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 )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4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粗放型再生产
D.集约型再生产
4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
47.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按同比例变化
D.无直接联系
48.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
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49.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 )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50.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 )
A.高于平均利润
B.等于平均利润
C.与平均利润无关
D.相当于平均利润
51.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 )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
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52.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5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多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少劳动时间
54.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自由竞争规律
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价值规律
55.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 )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
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56.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
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57.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 )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58.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
A.卡特尔和托拉斯
B.辛迪加和托拉斯
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59.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
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6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6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6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
D.选举制度
63.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6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65.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66.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
A.平均利润
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
D.企业利润
6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68.劳动二重性是指(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6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 )
A.v
B.v+m
C.m
D.c+v
70.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为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A.20万,100%
B.40万,200%
C.80万,400%
D.100万,500%
7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较高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部门利润率通常( )
A.更高
B.更低
C.相同
D.不变
72.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职工代表大会
73.下列关于垄断价格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B.分为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两种
C.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价格
D.它增加了价值总量
7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 )
A.资本输出量逐渐减少
B.私人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占主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C.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逐渐萎缩
D.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幅度提高
75.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76.在炼钢厂中运输铁水的火车属于( )
A.劳动对象
B.原材料
C.劳动资料
D.辅助材料
7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B.首先是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C.生产力只能适应生产关系的现状而发生变化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78.下述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剩余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0.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 )
A.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多
B.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越少
C.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多
D.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越少
81.纸币的发行( )
A.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无关
B.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
C.数量越少越有利于币值稳定
D.能起到货币流通蓄水池的作用
8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
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
83.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称为可变资本是因为( )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殖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力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创造出剩余价值
84.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 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 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 )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85.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价值形态
D.最终用途
86.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
A.按相同方向变化
B.按相反方向变化
C.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同方向变化
D.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反方向变化
87.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
C.生产成本和利润
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88.垄断低价一般是(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
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
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
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89.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90.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D.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
91.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
9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93.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94.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 )
A.扩大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等价形式
95.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9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97.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98.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99.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00.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